游客 !首页  |  李退山文集  |  高级搜索  |  TAG标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汉泊客文化网

汉泊客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哲 > 哲学著作 > 道德经 >

《道德经》与《德道经》的区别(2)

时间:2016-04-28 20:50来源:网络 作者: 神仙、张一兔 责编:caian 点击: 小字中字大字汉典
第三,道家不是先秦是对道哲学作深入探讨的唯一学派。既然道哲学是先秦所有学派的共同哲学思想,那么发展道哲学就也就不仅仅是道家的专利。在先秦,韩非对道哲学的研究甚至比道家还深,如以道为世界的最后本原、无……

第三,道家不是先秦是对道哲学作深入探讨的唯一学派。既然道哲学是先秦所有学派的共同哲学思想,那么发展道哲学就也就不仅仅是道家的专利。在先秦,韩非对道哲学的研究甚至比道家还深,如“以道为世界的最后本原”、“无为而无不为”等,韩非在《主道》中曾做过精辟的阐发:“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虛靜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老子》对这些都没有说得这么透。

由此可见,不能用道哲学来标识道家,若用道哲学标识道家,无法将道家与其他学派相区别。因为在道哲学问题上,道家与其他学派之间只有量的差别,无质的不同。

道家与其他学派的根本区别究竟在哪里呢?笔者早在拙作《百家争鸣新论》(2)中曾指出:道家与其他学派的根本区别在于政治思想。先秦百家争鸣,是在中国古代封建领主制的解体和社会应向何处去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百家争鸣的核心就是各家对政治问题看法。百家争鸣之百家的根本区别,也主要在政治上,即政治指导思想的不同。如孔、孟主张“仁政”,墨子主张“贵义”,《孝经》主张“孝治”,慎子主张“法治”,荀子主张“隆礼”,申子主张“术治”,韩非主张“义政”等。因此,划分道家也必须从其政治思想着眼,而不应从哲学着眼。

传统至今,理论界把“道”作为道家的思想核心,是古代思想史研究的一大误区。在先秦,第一个对道家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是《庄子•天下篇》。但是,《天下篇》并未使用道家这个词,其研究对象只是据说为道家之创始人的老聃.《天下篇》说他“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这里,一点都未涉及老聃的政治思想,谈的只是哲学,开创了主要从哲学上研究道家的先例。汉初,第一个给出道家一词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亦主要从哲学上研究道家。是后,刘歆的《七略》、班固的《汉志》均袭司马谈,今人的道家研究又袭刘、班,于是此说遂成定论。然而,这是错误的。

二道家的思想核心是“德”

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什么?也就是说,道家作为先秦的一个学派,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即不同于百家争鸣的其他家的思想是什么?任何一个人,只要翻开《老子》随便读上几段,都不难发现:《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德。而且,德也是《老子》中最重要的范畴。

《老子》最初又名《德道经》,书中的内容顺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与后世的《老子》是不同的。后世的《老子》,如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等,均名《道德经》,其文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此系后人棗可能主要是被道教篡改所致。在先秦,韩非是第一个对《老子》做过系统研究和阐发的人,他在《解老》和《喻老》中所述的《老子》,其内容的排列顺序便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韩非所见的《老子》应是古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老子》帛书甲、乙本,该墓主是西汉初人,死于文帝12年,该帛书《老子》亦应是古本。帛书《老子》甲、乙本亦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韩非在《解老》和《喻老》中所述的《老子》相同。这说明古本《老子》是《德道经》,而非《道德经》。《德道经》与《道德经》虽只一字颠倒,但这充分说明《老子》最重视的范畴是德,不是道。《德道经》被篡改成《道德经》,既反映了自《天下篇》以来对《老子》的误读棗抬高了“道”在《老子》中的地位,使“德”的主导性逐渐丧失;也反映了这种误读造成的危害棗经典被歪曲,思想真原被抛弃。

事实上,在《老子》中,道只是其哲学思想,德才是其政治思想,道只是德的理论基础,道是为德服务的,德比道地位更重要。如《德经》第十四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七章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第二十二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里,虽然德生于道,但治国的根本还在于德,要想“有国”、“子孙以祭祀不辍”,必须要“修德”、“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而且,“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即德是道的落脚点和归宿。

汉初,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老子》的学说虽用了道家一词,并主要在哲学上对其进行了阐发,但他的道家一词是由“道德家”转化而来的,他最先使用的范畴是“道德家”,而不是道家。如《论六家要旨》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这里尽管他仍将“道”置于“德”之上,但他还未完全忘记,《老子》政治思想是“德”。

由此可见,道家的政治思想亦即思想核心应是“德”。

过去,理论界有人根据《论语•为政》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等论述,认为“德”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对此,笔者在拙作《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3)中有过明确的辨析,并指出:孔子确曾坚持过“德政”,但他对“德政”理论无任何新贡献,他自己创立的学说是“仁政”,我们只能认为他思想核心是“仁”,而不能认为是“德”。所以,德是道家的思想核心。

三如何正确理解道家的“德”?

既然德是道家的思想核心,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理解道家的德呢?应当说,自《老子》之后,道家的经典也较多,各家对德的具体认识也有许多不同,这里只想就《老子》道家谈点儿带宏观性的问题。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头条更多...
  • [道德经] 《道德经》与《德道经》的区别 日期:2016-04-28 20:50:51 点击:442 好评:8

    帛书甲本《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楚简本都要早,而且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揭示了老子淳德归道的本义,是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的真本,称为《德道经》。而汉以后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顺序,称为《...

热点头条更多...
  • [道德经] 《道德经》与《德道经》的区别 日期:2016-04-28 20:50:51 点击:442 好评:8

    帛书甲本《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楚简本都要早,而且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揭示了老子淳德归道的本义,是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的真本,称为《德道经》。而汉以后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顺序,称为《...

最新文章更多...
  • [道德经] 《道德經》第一章 日期:2019-06-11 21:20:43 点击:223 好评: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热点文章更多...
  • [道德经] 《道德经》与《德道经》的区别 日期:2016-04-28 20:50:51 点击:442 好评:8

    帛书甲本《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楚简本都要早,而且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揭示了老子淳德归道的本义,是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的真本,称为《德道经》。而汉以后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顺序,称为《...

  • [道德经] 《道德經》第一章 日期:2019-06-11 21:20:43 点击:223 好评: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栏目列表
站长推荐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道德经》与《德道经》的区别
发布:2016-04-28 20:50:51
点击:442  佳度:8
《道德經》第一章
发布:2019-06-11 21:20:43
点击:223  佳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