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李退山文集  |  高级搜索  |  TAG标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汉泊客文化网

汉泊客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 > 汉晋六朝 >

汉三颂书法风格比较初探

时间:2017-02-02 13:54来源:汉中博物馆 作者:齐也 责编:caian 点击: 小字中字大字汉典
就山刻石,称为摩崖,在我国的摩崖石刻中,规模较大,气势最雄,书法最有特点,首推陕西汉中“石门十三品”,在十三品中比较有特色的应该说是汉三颂。汉三颂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石门颂》瘦处多肥处少,巧多于拙,《西峡颂》笔画肥瘦三者居中,巧拙各……

在大自然的山崖上刻书,留文字资料和书法艺术于气势雄伟壮观的自然环境中,是中国特有的景观之一。摩崖即摩崖石刻,就是将发生在此地的事情,就地凿石镌刻铭记,一般都是位于山上或山谷两侧崖上。《金石索》有云:“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与碑刻或刻石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此。摩崖的起源,最早应上溯到远古人民的崖画。但崖画绝大多数是用彩色垩土画在崖壁上,做人物鸟兽的图像,而不是镌刻文字,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刻石的工具。因此,我们现在用“崖画”和“摩崖”这两个名词为它们做了区别。摩崖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永久保存,不易亡失,虽然难免遇到地震山崩,或人为的破坏,毕竟碑刻时间比较长。二是刻文字的面积大小随意,不受限制,不需要担心刻写受限,所以一般写得较为随意自由,别有一番趣味。我国的山脉不计其数,但摩崖石刻却屈指可数。其原因就是地区位置的优劣与重要性。巍巍秦岭横亘东西,在今陕西境内的部分是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县境,长约与八百里秦川相等。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的首推陕西的碑刻和摩崖石刻。现存最早的摩崖和碑刻均镌刻于东汉,东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官吏以廉洁爱民为荣,允许地方、民间为廉吏竖碑立传,以歌颂朝廷功德。陕西汉中摩崖石刻就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摩崖石刻一般集中在三处:陕西省褒城县石门、陕西省略阳县和甘肃省成县,都与沟通中原西出的栈道有关,大都为记事颂功德之文,是研究古代历史、交通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奇险壮观的山势,开凿栈道的宏业,为崖刻书提供了深层的文化背景,崖壁的空间之大又在所有的书写材料中为之最,这些都是形成崖刻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东汉的刻石,一般被认为最能够代表隶书的成就,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

一、汉三颂简述

“汉三颂”:一为《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简称《石门颂》或者《杨孟文碑》,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刻于石门崖壁上,是为杨孟文(名渔)再次开通褒斜栈道所作的纪功刻石。石刻共二十三行,每行三十字或三十一字,布局大致齐整,显露出一种精心之力;一为《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简称《西狭颂》或《惠安西表》,因为上面有小篆书“惠安西表”四个字,一般认为是碑额,刻于灵帝建宁四年(171),仇靖所作并书写,是为表颂李翕修治西狭险路功绩所刻崖书。字大三寸许,共二十行,每行二十字;一为《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简称《郙阁颂》或者《析里桥碑》,镌刻于建宁五年(172),仇绋书,仇靖撰,也是为表颂李翕修治陕西略阳县西30里析里桥栈道而书,文十九行,每行二十七字。《石门颂》、《郙阁颂》两刻都在汉中,《石门颂》在褒城,向西行到略阳,即《郙阁颂》所在地;再西北行到甘肃成县,即《西狭颂》所在地。三者都是因山刻石,为摩崖所作。

二、汉三颂书法上比较
(一)地理环境与时代背景

《西狭颂》为我国著名的东汉摩崖碑刻,地处甘肃省陇南地区成县县城西10公里处鱼窍狭中阴面悬崖上,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西狭颂》的独特之处是其撰文、书丹、五瑞图的绘画融为一体,三者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都出自当时武都郡府从史(史官)下辨(成县)人仇靖一人之手,为汉碑所绝无仅有者。此外,《西狭颂》在研究古代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交通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与其地理位置有着有重要的关系,陇南地区在汉代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为重要商市,对当时的经济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西狭颂》产生的土壤和环境,而先秦时期陇南作为秦国的发祥地,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加之东汉时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对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使《西狭颂》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西狭颂》刻成一年后,“汉三颂”之一的《郙阁颂》又摩崖刻成,其撰文仍为仇靖,书丹为另一下辨人仇绋。《郙阁颂》镌刻于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原在略阳县北,故道必经之地白崖间。因残损较为严重后重刻于略阳城南灵岩寺奈何桥左侧的山崖间,是仿原刻而勒刻的,高171,宽126厘米。《郙阁颂》与《西狭颂》一样,当时也是凉、益二州的交通要道,山高路险,年久失修,当时有云“涛波滂沛,激扬绝道”,给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于是太守李翕乃令属吏兴工修建。栈道修通后,仇靖作文,仇绋书碑刻石以纪念。于是这两项工程及《西狭颂》、《郙阁颂》石刻遂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物而流传下来。“汉三颂”中的《石门颂》作于建和二年,王升撰文,王戒书丹。镌刻在褒斜道石门隧道西壁上。刻石迄今已近两千多年,但刻石画貌仍然如新。它是一篇连同书丹者的笔意、镌刻者的凿工均完好保存下来的东汉赋颂佳作。由于《石门颂》不是书写在王室庙堂之上,而是展示于自然环境中。书写者书写起来可以更加自由奔放,在陡峭的山崖上书丹刻石与在书桌前或镜碑上法书刻字相比,境界自然不同,多了几分粗犷随意,更加显得天趣盎然,书法作品置于群山峻岭的环境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其次,颂文的著作者太守王升,没有借此丰功伟绩为帝、国写颂歌来邀功请赏,却秉笔直书,为杨孟文写了流传千古的赞歌,作者大公无私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激发了书法家的创作欲望,使笔墨之下饱含情感,点画之间无不流露出真情至性,韵味十足。

(二)结体与用笔

东汉的碑刻隶书,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型:(1)字形比较方正,法度严谨,波磔分明;(2)书写比较随意自然,法度不十分严谨,有随意放纵的趣味。《西狭颂》、《郙阁颂》同属于前者,它们较为倾向古朴雄强的风格,刀刻的效果比较明显,笔画呈现方棱,转折处齐整斩截,结体方正,点画雄浑厚实,力能杠鼎,以一种宏大的雄健之气摄人心魄。丁文隽在其《书法精论》中提到:“汉《西狭颂》、《郙阁颂》此二凿,文严凝重。”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有云:“吾尝爱《郙阁颂》书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唯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梁启超评《西狭颂》云:“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西峡颂》的用笔方圆兼施,运笔多趋于圆熟便利,极富变化,且带有篆意,行气肃整,如果仔细观赏,不难看出碑中有的字省略波迭,捺笔平出无波磔,运笔多趋于圆熟便宜,和魏、晋新隶书(真书)的发展有些相似,虽然属于汉隶作品,但字形结构则篆隶兼有,也可以说篆意较浓,但毕竟属于隶书范畴,仍然带有更多隶书的特点,如其撇、点等,还有捺和横画的蚕头雁尾,以及用笔的破圆为方等,都说明了隶书在整体造型中占有绝对优势。《郙阁颂》字形方整,结体茂密,点画形拙而神巧,字形粗细错综,斜正互见,拙而不劣,而且善于变化,仔细观察下来会发现,细节中藏巧,是一种精神姿态上的不同,轻捷的感觉显现于字形之外,灵巧蕴藏在字形之内。而石门颂显然偏重于后者,《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其书刚柔相济,笔势左右跌宕,气势开张,波挑用缓笔提送,似棉中裹铁,运笔似依石势而动,平直中隐带起伏,有一种飞动的飘逸感,体势侧重于横向展示,是崖刻中的杰作,清代康有为推为逸品第一。《石门颂》对后世影响很大。清张祖翼跋此碑云:“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杨守敬在《平碑记》提到《石门颂》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编写的《各种书体源流浅说》一书中指出:“汉隶不只是结构、笔法的变化多,并且有种种不同的趣味神韵。……如《石门颂》,字字挺秀飞动,势如长枪大戟;……《西狭颂》则笔势平稳;……《郙阁颂》字体厚重古雅。”在丁文隽《书法精论》中《石门颂》被冠以“开张竣爽”四字,《西狭颂》被认为是“气象嵯峨”,而《郙阁颂》则被排进“厚重古朴”的一路。

(三)章法

西峡颂是汉代《石门颂》、《郙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清杨守敬评此碑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康有为评为:“疏宕。”《西峡颂》隶法简淡古质,浑然天成,为后世书家所重。此刻石气象浑穆、气势开张,笔力遒劲,体现了博大的胸襟,碑中结字宽博疏朗,每个字四周充满,空间感极强,右侧岩壁刻有黾池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甘露、木连理五瑞,画法飞动并加题字,古朴方整,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的佳篇奇构。《西峡颂》章法茂密,笔致挥洒自如,竣逸豪放,极具宏伟壮观的气魄,可以说《西峡颂》是一篇上乘秦篆下启新隶的代表作品,通篇行气整齐,章法茂密古逸浑穆雄伟壮观。更为可贵的是,在以隶为主兼有篆意的整个作品中,由于搭配合理,整体不仅无生硬拼合之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古意盎然之美。所以说它是隶书的杰作一点也不过分,它的妙处不在于结构造型,而在于线条的处理上,用笔用一种削中带切的手法,有近于浮雕的感觉,充满了艺术色彩。《郙阁颂》石刻的书法是汉隶八分书的真实记录和成熟之作,书法俊逸,古朴茂密,风格沉郁,清代康有为在《十六宗》中提到:“余谓隶中有篆、楷、行三体,如《褒斜》、《郙阁》、《裴岑》……等碑,变圆为方,削繁成简,遂成汉分(即八分),而秦分(小篆)笔未亡。”清代另一位书家包世臣对《郙阁颂》也十分欣赏,他在评价西晋《般若碑》时说:“《般若碑》,浑穆简静,自在满足,与《郙阁颂析里桥》同法。”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郙阁颂》的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祟,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郙阁颂》用笔结字,方整凝重,有大气磅礴之象,厚重以拙取胜,,以宏大雄强之气成为汉隶中的精品。《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的章法与摩崖碑碣相比显得有些特殊,它的额题“故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是个大字是放在正文的上方,而不像一般摩崖通常是放在正文的右面,且题目十字用笔极为细劲,形态生动,与《石门颂》的文字形成极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既有对比,又相呼应,可谓落笔不凡。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石门颂》的正文基本上是竖有行,横有列,但更为特色的是打破一般章法,为点画的舒展与开放争取更大的自由空间,追求一种与苍茫自然相协调的深远意境,追求“心不知手,手不解心”的艺术境界,因此书者收放自如,笔画力求简洁圆劲,以利于挥洒,而且不同于习惯上的蚕头雁尾的丰满,只是在自由的起伏中表现横向的波势,这种波势具有气贯长虹的气势,以劲健、清瘦、舒展的笔画给人以无限伸展的感觉,着意放纵的长垂、长捺、长横等更显得笔不尽而意无穷,打破了横有列、竖有行的均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作者:齐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感谢您的中肯建议和理性评价!
游客昵称: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头条更多...
  • [汉晋六朝] 西狭颂 日期:2017-02-02 10:52:00 点击:344 好评:12

    《西狭颂》位于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下鱼窍峡中,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俗称《黄龙碑》,别称《惠安西表》。 《西狭颂》摩崖可分为四部分。 (一)正文,为标准的正方形,纵横各145厘米,20行,满行20字,计 385字,正文内容主要记述...

热点头条更多...
  • [汉晋六朝] 西狭颂 日期:2017-02-02 10:52:00 点击:344 好评:12

    《西狭颂》位于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下鱼窍峡中,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俗称《黄龙碑》,别称《惠安西表》。 《西狭颂》摩崖可分为四部分。 (一)正文,为标准的正方形,纵横各145厘米,20行,满行20字,计 385字,正文内容主要记述...

最新文章更多...
  • [汉晋六朝] 汉隶精华《曹全碑》 日期:2016-05-11 07:43:38 点击:644 好评:16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碑石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

  • [汉晋六朝] “楷书鼻祖”钟繇《宣示表》,玩的不只是气质! 日期:2016-02-10 00:34:00 点击:632 好评:6

    【《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 【“楷书鼻祖”钟繇】 俗话说,不学《宣示表》,难通古法,从古到今有多少书法大家从《宣示表》中汲取营养,甚至可以说,没有人能忽视或绕过《宣示表》的精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欣赏部这楷书模版级名作,看看它究竟有多秀雅...

  • [汉晋六朝] 崔敬邕墓志 日期:2018-03-05 16:11:52 点击:532 好评:10

    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北魏熙平二年(西元517年)十一月刻,正书。二十五行,行二十九字。满清爱新觉罗玄烨十八年(西历1679年)在河北省安平县出土。玄烨三十年科知县陈宗石砌入乡贤祠壁,未几即佚,故原拓本极为...

  • [汉晋六朝] 汉三颂书法风格比较初探 日期:2017-02-02 13:54:00 点击:476 好评:89

    就山刻石,称为摩崖,在我国的摩崖石刻中,规模较大,气势最雄,书法最有特点,首推陕西汉中“石门十三品”,在十三品中比较有特色的应该说是汉三颂。汉三颂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石门颂》瘦处多肥处少,巧多于拙,《西峡颂》笔画肥瘦三者居中,巧拙各...

  • [汉晋六朝] 芦荻题跋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拓片 日期:2017-01-29 13:38:00 点击:454 好评:0

    【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269。5cm×245cm】 局部1 舍利佛汝问云何名佛 云观佛者不生不灭 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 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 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 能知耳是名观佛 谁把奇禅着水牛,文殊般若壁前头。 一崖经典传何似,不断千秋汶水流。 高齐色相未全空,...

热点文章更多...
  • [汉晋六朝] 汉隶精华《曹全碑》 日期:2016-05-11 07:43:38 点击:644 好评:16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碑石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

  • [汉晋六朝] “楷书鼻祖”钟繇《宣示表》,玩的不只是气质! 日期:2016-02-10 00:34:00 点击:632 好评:6

    【《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 【“楷书鼻祖”钟繇】 俗话说,不学《宣示表》,难通古法,从古到今有多少书法大家从《宣示表》中汲取营养,甚至可以说,没有人能忽视或绕过《宣示表》的精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欣赏部这楷书模版级名作,看看它究竟有多秀雅...

  • [汉晋六朝] 崔敬邕墓志 日期:2018-03-05 16:11:52 点击:532 好评:10

    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中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北魏熙平二年(西元517年)十一月刻,正书。二十五行,行二十九字。满清爱新觉罗玄烨十八年(西历1679年)在河北省安平县出土。玄烨三十年科知县陈宗石砌入乡贤祠壁,未几即佚,故原拓本极为...

  • [汉晋六朝] 汉三颂书法风格比较初探 日期:2017-02-02 13:54:00 点击:476 好评:89

    就山刻石,称为摩崖,在我国的摩崖石刻中,规模较大,气势最雄,书法最有特点,首推陕西汉中“石门十三品”,在十三品中比较有特色的应该说是汉三颂。汉三颂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石门颂》瘦处多肥处少,巧多于拙,《西峡颂》笔画肥瘦三者居中,巧拙各...

  • [汉晋六朝] 芦荻题跋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拓片 日期:2017-01-29 13:38:00 点击:454 好评:0

    【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269。5cm×245cm】 局部1 舍利佛汝问云何名佛 云观佛者不生不灭 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 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 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 能知耳是名观佛 谁把奇禅着水牛,文殊般若壁前头。 一崖经典传何似,不断千秋汶水流。 高齐色相未全空,...

栏目列表
站长推荐
推荐内容
崔敬邕墓志
发布:2018-03-05 16:11:52
点击:532  佳度:10
石门颂
发布:2017-02-02 13:14:00
点击:169  佳度:26
《石门颂》临习概要
发布:2017-02-02 10:56:00
点击:307  佳度:15
西狭颂
发布:2017-02-02 10:52:00
点击:344  佳度:12
芦荻题跋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拓片
发布:2017-01-29 13:38:00
点击:454  佳度:0
热点内容
汉隶精华《曹全碑》
发布:2016-05-11 07:43:38
点击:644  佳度:16
“楷书鼻祖”钟繇《宣示表》,玩的不只是气质!
发布:2016-02-10 00:34:00
点击:632  佳度:6
崔敬邕墓志
发布:2018-03-05 16:11:52
点击:532  佳度:10
芦荻题跋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拓片
发布:2017-01-29 13:38:00
点击:454  佳度:0
汉简
发布:2015-03-07 12:00:36
点击:445  佳度:12
帛书
发布:2015-03-07 12:11:28
点击:358  佳度:0
西狭颂
发布:2017-02-02 10:52:00
点击:344  佳度:12
王羲之“神作”十五种
发布:2017-02-11 09:29:31
点击:323  佳度:4